你知道吗?如今的体育赛事,尤其是球类运动,并不是单单依靠人眼来作出判断,而是利用电脑系统。如今被广泛使用的系統为“鹰眼系统”,被用在羽球,网球等赛事中,可以判断出被击出的球是否有出界等,避免了许多争议。
鹰眼系统(Hawk-Eye)的发明人是英国人Paul Hawkins,首次被运用在2001年板球赛事,透过6台告诉摄影机,记录了球的飞行轨迹,建立3D模型,模拟球的落点,误差值为0.36公分。
(图片来源:TechNews)
由8-10台摄影机组成
后来为了提升捕捉球速更快的网球,鹰眼系统将摄影机数量增加到8-10台,每秒可以拍摄340张画面,现场也有3-4部电脑运算并建立模拟画面,也可以进行转播和用以现场判断,在2006年美国网球公开赛正式获得大满贯赛事认可。
由于鹰眼系统是采用模拟结果,所以并非完美无缺,如果有人打出误差值低于0.3公分的球,判断有可能出错。
在2007年网球决赛中,Rafael Nadal对决Roger Federer的第四局中,Nadal底线球被判出界后发起挑战,鹰眼系统重播判定球压在线上,Nadal得分,令现场观众和对手不满。
最后检讨重播发现,这球只超出底线0.1公分小于鹰眼系统的0.3误差值,最后Federer拿下冠军。
(图片来源:TechNews)
羽球模拟判断困难多
针对羽毛球,鹰眼系统的模拟判断比其他球类运动难度高许多。因为羽球重量仅5公克,羽毛导致飞行过程不确定,因此模拟难度非常高。
羽球比赛直到2014年才引入鹰眼系统,但在2018年南韩公开赛,日本选手山口茜对决中国高昉洁比赛中,转播现场慢动作看球已经出界,但鹰眼却判定为界内。
王丹也曾经在一场比赛中,当对方扣球时,救球不及,线审判定出界,林丹却主动提出挑战,结果鹰眼系统判定在界内。
(图片来源:TechNews)
被Sony收购
鹰眼系统除了被许多体育比赛采用,也能够协助顶尖选手训练时获得更多数据判读提升自我表现,虽然这类系统也引起许多企业竞争,目前最多赛事采用鹰眼系统,此系统2011年也被Sony收购。
另外,包括Cyclops,FoxTenn等公司也提出相似的技术,并宣称有比鹰眼更真实的资料取样方法,未来可能被采用进精彩赛事中。
文章資料來源:TechNew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