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小,我们就通过家庭教育、学校课本学习“垃圾分类”——蓝色是纸张、橙色是塑料及铝罐、褐色是玻璃,但你真的有好好地在做垃圾分类吗?还是都会习惯性地把垃圾一并丢到同一个垃圾桶里呢?
(图片来源:Recycling Rangers)
为什么垃圾分类、妥善处理废弃物如此重要?回收达人曾维雄说,日本早期在50年代时震撼全球的“水俣病(Minamata disease)事件”就是活生生的例子。
废弃物里的有害物质不容小觑
水俣(Minamata)是日本九州熊本(Kumamoto)县里的一个渔村。当时,有不负责任的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有机汞(水银废料)排进海里,一倒了之,这令海洋里的鱼类、贝类中毒,接着人们和动物再吃了中毒的鱼类和贝类,进而患上有机水银中毒症或称水俣病。
水俣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,其主要症状是四肢末端感觉麻痹、视觉和听觉受损、丧失语言能力等,重症者表现狂躁,甚至会丧命,并且会祸及胎儿。
(图片来源:The Japan Times)
同样的,电器里有着各种类的有害物质,若没有获得妥善的处置,恐怕将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的伤害。
“就像灯泡、灯管,里头含有水银(mercury),一旦被人们吸入至一定的量,就会对人体有影响,而且有可能会致命。”
(示意图/Flickr)
曾维雄也提及,在大马另一个普遍的垃圾处理方式就是“烧垃圾”,这同样会污染环境,而且焚烧塑料更是不可取的行为,因在焚烧时冒出那刺鼻的气味,正是它所释放的有毒气体。
也许在你随意丢废弃物的同时,你也在随意处理着有害物质,任它们流入大自然环境中。与其这么做,你不妨可以选择把它们交给资源回收中心或二手中心。
“乱丢垃圾”也和闪电水灾有关联?
另外,每逢下起连夜大雨,大马部分地区就逃不了面对水灾的命运,而曾维雄点出,闪电水灾也和“乱丢垃圾”有所关联。
河流、河堤被大量垃圾堵塞是导致内涝水患的原因之一。根据《光华日报》报道,槟州水利灌溉局每日需派人到双溪槟榔河,进行长达10小时的清理工作,捞起可填满2辆罗里的垃圾,以确保河水顺利排出大海。因为杂物、垃圾堆积而阻塞河流的事件也层出不穷。
曾维雄指出,尤其当衣物被丢弃到河流,会更容易阻挡出水口。
“被丢弃的衣物通常更容易造成堵塞,加上衣物的弹力较高,它很容易包裹住各式各样的垃圾,进而会堵住出水口,最终造成闪电水灾。”
(图片来源:中国报)
缺乏意识及资讯
虽然近年来,人们的环保意识有所提升,但仍未达到满意的水平。
曾维雄也是二手物及资源回收中心Artemis Space的老板,根据他的观察,“缺乏资讯”是部分大马人对于环保、垃圾分类抱有冷漠态度的最大因素。
在大马,尽管已有法律明文规定人民须分类垃圾,但此文化并不盛行,无论是电子废弃物、纸张、单据、铝罐、厨余等等,通常都会一起被丢进同一个垃圾袋里,接着就被垃圾车载走,而它们的下一个目的地就是土埋场,而垃圾被填埋(landfill)后,就完事了吗?这背后还有许多对环境带来的隐患,但大部分民众仍缺乏这方面的意识。
(示意图/Pixabay)
在2007年固体废料管理及公共卫生法令(672法令)下,若居民无法进行垃圾分类,可遭到最高1000令吉的罚款。然而,根据固体废料管理机构(SWCorp)的调查显示,联邦政府于2016年6月1日通过2007年固体废料管理及公共卫生法令(672法令),在吉隆坡、布城、马六甲、玻璃市、森美兰、彭亨、吉打、柔佛执行垃圾分类政策,而在涉及的125万人当中,只有10%的居民进行垃圾分类。
环保从自己做起
在提升环保及回收意识的路上,从政府设下法令、规划产业链、宣导及教育,到民众的配合度,一环都不能少。但在曾维雄看来,我国目前在这方面仍缺乏一个完善的系统。
询及我国是否能效仿哪些国家的环保措施,曾维雄坦言,其他国家的做法都不适合用在马来西亚。
“环保是很本地化的,因为每个地区的回收物种类比例皆有不同,所拥有的系统也不同。当然,我们可以改良他国的政策,变成适合大马的做法。”
“假设在每个地区、花园里都有一个二手物及资源回收中心,可以贩卖二手物、让民众可以拿回收物去那边,又可以赚回一点钱,且进行妥善的管理及规划,就能让‘回收’变成民众生活中日常的一部分。”
他说,即使目前我国仍缺乏一个完善的回收系统,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好自己的本分,例如上网查询住家附近的资源回收中心,并且主动把废弃物送到有关单位,相信都能为环保出一份力。
部分照片取自网络,内容皆由谈谈网编辑撰写,若想参考请附加此文的链接。照片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告知,谈谈网必定删除,谢谢!